海洋浮標是一種部署于近海和外海的自動氣象觀測平臺,被譽為臺風來臨前的“海上哨兵”。常見的氣象浮標按系留方式分為錨碇型(固定錨定在特定海域)和漂流型(隨海流漂移)兩種。錨碇型浮標通過錨鏈固定在海面,長期、穩定地監測所在海域的各項海洋氣象要素。漂流型浮標則可機動部署到臺風路徑附近,甚至進入臺風中心外圍,獲取關鍵的實時觀測數據。在臺風靠近我國之前,沿海布設的錨碇浮標不斷提供前方實時數據預警,如同前哨為氣象部門捕捉臺風的第一手信息。
一個海洋氣象浮標通常由浮標本體、錨系系統、傳感器觀測系統、數據采集與通信單元、供電裝置等部分組成。浮標依靠浮力漂浮在海面,錨系確保其大致定位不隨波逐流(漂流型則無錨系)。供電系統通常采用太陽能電池板配合蓄電池,保障浮標長期連續運行;通信系統利用衛星或無線電,將觀測數據實時傳回岸基接收站。浮標身軀小巧卻耐用,能經受鹽霧侵蝕、狂風巨浪等嚴酷海況。在臺風肆虐的海面上,這些浮標不間斷地工作,第一時間記錄風、浪、氣壓等變化,為預報人員提供寶貴的信息支持。
浮標上的主要傳感器類型
海洋氣象浮標上搭載著多種傳感器,同步監測大氣和海洋環境的關鍵要素[5]。這些傳感器包括(但不限于)以下幾種:
·氣壓傳感器:用于監測大氣壓力的變化。臺風中心通常伴隨顯著的氣壓降低,浮標記錄到氣壓驟降可指示臺風眼或強度變化。氣壓數據對于判斷臺風強度等級和位置十分關鍵——氣壓越低,往往意味著臺風強度越強。
·風速風向傳感器:用于測量近海表面空氣的風速和風向。臺風來臨時風力劇增,風向隨臺風旋轉而變化。浮標上的風速計和風向標可以實時捕捉狂風的強度和方向變化,幫助描繪臺風的風場結構。例如,持續增大的風速和特定的風向切變,可反映臺風靠近及其移動方向。
·溫度傳感器:包括空氣溫度傳感器和海水溫度傳感器。空氣溫度計監測臺風帶來的氣溫變化,而海表溫度計則測量海水表層溫度。海溫是臺風能量的來源,實時海溫數據有助于判斷臺風是否會增強或減弱。同時,溫度傳感器配合濕度傳感器,可反映臺風環流中的濕熱環境。
·海浪高度傳感器:用于測量海面波浪的高度(波高)和周期等。臺風經過時會激起巨浪,浮標上的測浪儀能夠記錄波高驟升的過程。例如,波高數據能揭示臺風造成的狂浪程度,有助于發布海浪警報和評估風暴潮風險。
·GPS定位裝置:浮標通常配備GPS模塊,用于精準確定和跟蹤其地理位置。這不僅確保浮標觀測數據帶有準確的定位信息,也能監視漂流浮標的移動軌跡。例如,當臺風強風將漂流浮標吹動時,GPS數據可以顯示臺風路徑和洋流流向對浮標的影響。雙GPS配置還能提高定位可靠性,保障浮標在惡劣天氣中的定位不中斷。
上述傳感器協同工作,使浮標成為一個綜合的小型海上氣象站。它們實時感知著臺風所到之處的氣象海洋條件變化,并將海面的風、氣壓、溫度、波浪等信息源源不斷地收集起來。
水質浮標監測站干嘛的?作用是什么2023-06-05
如何優化海洋浮標的數據處理方式2024-01-14
潛浮標系統特點與應用2024-11-15